久为诟病的“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情形终于有望变更。
2025年5月16日,26家基金运维人上报首批与基民“共荣共损”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基金业史册的日子。此时距《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推动举措计划》(下称《举措计划》)正式落地仅仅10天时间。
2025年5月7日,wetrade众汇官网入口传闻一个多月的《举措计划》从运营模式、考核机制、公募基金权益理财规模、领域生态建设、合规风控运维和监管执法等六个维度出发,制定了25条有关法规以促进公募基金领域加快实现高质量推动。《举措计划》还重申,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领域高质量推动的“拐点”。
最被热议的是,《举措计划》针对备受基民留意的浮动费率机制和基金经理薪酬考核机制进行了变革和突破。《举措计划》清晰公募基金公司设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运维费率机制。通俗而言,公募基金费率与对比基准挂钩,而不再“旱涝保收”。与此相对应,《举措计划》要求基金公司整体设立以基金理财收入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而不再以规模论英雄。
这被称为公募基金业27年来最具突破性的变革。公募基金业从此告别“旱涝保收”舒适圈,而将步入与基民“同甘共苦”的修罗场?优秀的基金经理“公奔私”状况是否会加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就上述有关难题深度研究海内外金融监管机构、理财协会的年度报告和海外学者与理财机构从业人员论文,并调研多家公募基金运维公司、权威研究机构、保险资管机构和实战派的基金作者。调研发现,公募基金浮动费率机制的蓝莓外汇官网关键在于业绩基准如何更合理,它是基金公司和基金持有人之间博弈的关键。而号称与基金持有人“站在一起”的投顾机构应专注于让后者认为值得付钱购买投顾服务。
历经17年,进程滞慢
千呼万唤的公募基金浮动费率并非新生事物。Wind呈现,内地最早的主动权益类浮动费率公募基金为南方盛元红利。它问世已超过17年。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发现,众汇wetrade平台怎么样在《举措计划》落地前,中国内地浮动运维费率基金已经历三个时段的变迁(详见下图)。Wind数据呈现,截至2025年5月12日,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市场共有84只浮动费率机制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剔除偏债基金的混合基金——编注)。虽然其中72只基金的浮动费率机制与业绩挂钩,但是仅有28只浮动费率基金与业绩对比基准挂钩。
从业绩角度监测,在2023年监管机构要求基金运维公司“降费让利”后,第三阶段成立的浮动费率机制基金无论盈利水平还是风控水平均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基金。从数值上监测,截至2025年5月12日,第三阶段的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入率为20%,远高于第一阶段的13%和第二阶段的-3%。与此并且,其最大回撤仅为17%,远低于第一阶段的50%和第二阶段的46%。
但历经17年,在4600多只主动运维型权益类基金产品中,为何仅有84只实行浮动费率?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百年保险资产运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峻一直对资产运维颇有研究,并撰写过不少广受业界留意的专文。IC外汇开户他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解读认为,这可能与不合理的浮动运维费计提机制有关系。第一阶段的浮动运维费基金费率高低和计提方法五花八门。理财者和基金公司风险收入不对称难题凸显。2015年6月,上证指数升至5178的历史高点。这些浮动运维费率基金提取了高额业绩报酬。但股市登顶回落后,理财者却独自承受巨大损失,基金公司毫发无损。
第二阶段的浮动费率制公募基金采用绝对收入计提方法,即客户赎回时,如果其理财收入超越绝对收入率数值,基金公司对超出部分计提20%左右业绩报酬。这种计费方法更多是看天吃饭。股市回落时,即使基金获得相对收入,也提取业绩报酬;股市向好时,即使基金跑输指数,还是提取业绩报酬。
第三阶段的浮动费率制公募基金则采取“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方法,即只有当基金产品收入超越绝对收入率方向并且超越基准指数时,才能对超过部分计提业绩报酬。这种方法对基金公司“奖优罚劣”,并且兼顾了理财者体验。这是监管机构要求“降费”之后倡导的新浮动费率机制。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多方调研发现,尽管这是一个“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领域,但公募基金领域从股东到高管都有崇尚规模和固定费率的思维惯性。唯规模论和“旱涝保收”分别成为该领域的主要KPI和常态。刀刃向内革自己的命,无外力强推,很难到位。即便有吃螃蟹者,机制设计亦难有与基民“共进退,共风险”的导向价值。
远非一目了然
与前三阶段的基金浮动运维费率机制相比,《举措计划》中的浮动费率机制有哪些突破?
国泰基金有关人员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与此前浮动费率产品相比,《举措计划》中的收费模式更强化化业绩对比基准的约束作用。产品业绩的考核始终与业绩对比基准挂钩。具体而言,基民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明显低于同期业绩对比基准者,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对比基准者,适用升档费率。变革后的费率体系强化了业绩对比基准的“锚定作用”,将运维人与理财者利益深度绑定。
通过对海外理财机构年度报告和监管机构年度报告比对研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现,截至第三阶段,国内公募基金领域浮动运维费机制已与国际接轨(详见下图)。但不同的是,这是唯一由监管机构清晰要求头部基金公司大量发行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运维费基金的市场。《举措计划》更清晰表示,在将来一年内,引导运维规模居前的领域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目不低于其主动运维权益类基金发行数目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渐渐整体推开。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梳理汇总发现,在84个浮动费率机制基金中,仅有中欧基金、南方基金、国泰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在内的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尚在存续期的28只运维浮动费率机制与业绩对比基准挂钩,其产品设计理念与《举措计划》相近,但计提方法各异,且规则对比复杂。这对基民而言远非“一目了然”那么简单。
目前目前申报或目前设计的产品,是否会更简明?业绩基准如何设定?接受调研的公募基金运维公司多不愿细说,只是表示正推动产品布局与创新,研究开发浮动费率基金。
证券时报透露,与旧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不同,新模式浮动运维费率产品的收费方法将更为细化,即按照每个理财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持有期间的年化收入率来分档收取运维费。其中,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少于365天,基金运维人仅能获取根本运维费,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运维费收取与持有人持有期间的年化收入率挂钩。
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理财者,赎回产品份额时,运维费率可根据产品持有期间业绩表现与业绩对比基准的对比适用基准档、升档或降档;并且对升降档做了非对称设计。
按照《举措计划》,一年之后,浮动费率机制基金将整体落地。
力避业绩基准“失真”
与业绩高度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基金产品,无疑高度契合基金持有人的期待。但从海外浮动运维费率基金业绩数据解读,该机制真正有效,尚需有关部门对业绩基准的设定进行约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证研究发现,2022年,并且在CEPR(欧洲财政法规研究中心)和ECGI(欧洲公司治理研究所)任职的伦敦商学院教授Henri Servaes和施罗德理财运维公司从业人员Kari Sigurdsson联合撰写题为《关于共同基金业绩费用成本与收入》的论文。该论文对2001年至2011年在欧盟、挪威和瑞士发售的超10万只所有股票型共同基金进行了研究,并将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运维费率机制基金(该类别基金占样本总量的比例约为7%到10%)与其他基金进行了解读比对。研究结论呈现,与采用其他费率机制的基金相比,浮动运维费率基金每年业绩表现低50到60个基点。其中,大部分业绩表现较差的浮动运维费率基金,存在设定业绩对比基准不合理,或配置了明显容易被超越的业绩对比基准的现状。因此,对于浮动运维费率基金而言,对比基准的设定至关关键。业绩基准是基金运维费率机制的关键“锚定物”。
如何合理设定业绩对比基准?如何避免业绩基准“失真”?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在产品设计中,为避免业绩基准“失真”或“过度迎合”,应选取科学合理、具有普遍市场代表性且与产品理财方针高度契合的业绩对比基准,例如采用多指数加权、分阶段动态变更的复合基准,并且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基准设定进行评估与监督,确保基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防止基金公司人为操纵基准。晨星是全球目前最主要的理财研究机构之一。
设定了合理的业绩基准,就能保证基金经理恪尽职守?
曾获2024京东财富投顾作用力大师的财经大V“蛋黄哥千万基金实投”(下称“蛋黄哥”)称,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若想追求业绩的确定性,将基金的持仓尽可能地跟踪基准即可。但这容易引发产品过度同质化。他提议,在设定浮动运维费率机制时,可以给予业绩一定的包容度。对于长期表现不错的基金,若在极端行情下暂时跑输基准,也可能给予一定的豁免。比如说,基金在5年内相对于基准都有超额收入,并且持有人赚钱的比例较高,但之后有1年因极端行情表现拖后腿了,基金风格也没有出现漂移,这种现状是否不要打击基金经理的积极性?否则,如果基金经理都想着“不做就不会错”,即将持仓尽可能地跟踪基准指数,就不利于基金的百花齐放。蛋黄哥长期理财基金,并在各自资讯平台公布其实盘持仓现状。据其公众号呈现,蛋黄哥2018年入市,本金540万元。截至2025年5月9日,其持仓资产净值已达810万元,7年收入率约为50%。
优秀基金经理加速“奔私”?
除浮动运维费机制外,考核机制的突破亦是《举措计划》一大看点。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方针解读师陈显顺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称,此次变革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即业绩差少收运维费,并将业绩跑赢基准和理财者盈亏纳入考核,且三年以上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80%。这有利于有效改良基金公司“重规模轻回报”的现状,将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理财收入。中长期而言,基金经理行为对于市场波动的作用将减弱,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上升潜力的公司,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平稳性。
中欧基金更称,此次考核体系变革意味着,基金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薪酬水平将直接挂钩理财者的实际回报,与理财者真正实现“共荣共损”。将来,只有能连续为多数理财者创造良好收入的基金经理,才能获得职业长久推动的通行证。
但从以往基金业绩数据维度监测,若实行与业绩高度挂钩的薪酬制度,大量基金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的薪酬将面临回落。中金公司研究部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近年来,权益市场行情低迷,主动权益产品业绩表现相对欠佳。从绝对业绩监测,近3年与近5年分别有75.6%与20.0%主动权益基金未能获取正回报;从相对业绩维度解读,近1年、近3年与近5年也仍有56.7%、72.2%与29.4%的主动权益基金未能跑赢业绩基准。
举措计划整体落地之后,优秀基金经理从公募转向私募的“奔私”状况加剧还是下降?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解读师李一鸣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称,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优化后,基金经理有机会通过出色的长期业绩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私募在盈利分成等激励机制上的差距,降低基金经理因追求更高财政回报而“奔私”的意愿。与此并且,公募基金领域在品牌、资源和合规运维等方面具有优势,相比私募基金来说更能为基金经理供给平稳的职业推动平台。但薪酬变更并非留住优秀基金经理的唯一因素。部分基金经理可能因个人职业规划、理财理念差异、追求更大自主权等原因而选择“奔私”。私募领域在激励机制、理财方针灵活性等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若公募在薪酬变更的并且不能满足基金经理的多元化需求,仍可能面临优秀基金经理流失的难题。
前海开源基金运维有限公司首席财政学家杨德龙亦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如果基金经理业绩对比出色,公司应给予适当的合理回报,而不能“一刀切”。否则,可能会引发一些基金公司经理“奔私”。因为“奔私”后,这些基金经理拿的就是股东分红,而不是薪酬。因此。公募基金公司在激励机制上也要优化,从而能够在薪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留住优秀基金经理。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赏罚分明”将更为充分地发挥运维制度的约束效力:适当“惩戒”将激励基金经理专注投研水平提高,而适当“奖赏”也将有助于领域梯队建设、促进卫生连续推动。
除考核机制外,股权架构亦会作用基金公司团队的平稳性。《举措计划》重申,要防范大股东不当干预。对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解读师代景霞称,当前公募基金领域在股权架构方面的痛点,包括股权较为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拥有绝对运维权。如此股权架构下,股东可能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当干预公司经营决策,作用公司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这使基金公司的运作偏离以理财者利益为核心的方向。股权架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股东根源,难以充分吸收不同股东的资源和优势。为了提高投研团队平稳性和核心竞争力,基金公司应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或股票期权计划,让投研人员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复制公司推动的红利。
投顾如何让读者觉得“值”
在基金公司作为产品供给方和资产运维方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时,各第三方销售方亦应与基民“共荣共损”。其中,基金投顾即是帮助基民“货比三家”的同一立场方。
纵观全球基金推动史,基金投顾推动是海外主流市场中机构从“卖方思维”向“买方思维”转变的结论。以美国基金市场为例,在基金费率不断回落的根源下,基金投顾的资产规模正不断上升。IAA(美国理财顾问协会)数据呈现,截至2023年底,美国投顾AUM(资产运维规模)达128万亿美元。中国证监会数据呈现,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内地基金投顾服务资产规模为1464亿元。较之美国市场,内地基金投顾尚在起步阶段。
如何稳步推动基金投顾领域?
《举措计划》称,将出台《证券基金理财咨询业务运维办法》《曝光募集证券理财基金理财顾问业务运维条例》,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推动。
中国内地基金投顾领域面临着什么难题?如何处理?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解读师吴粤宁称,当前投顾业务核心短板在于服务同质化严峻、理财者教育不足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投顾机构要借助“一站式”直销平台和投顾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他提议,投顾机构利用直销平台整理理财者财务状况、理财方向和风险偏好等数据,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慧解读,定制专属理财方针与资产配置计划。投顾人员据此供给个性化提议与市场解读。供给全程陪伴式服务,而不是“一买了之”。
作为一个实战派,蛋黄哥称,投顾服务面临的最关键难题是:在公募基金本身已经有运维费的现状下,需要收取投顾费。如何让读者觉得付费值得?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结合对基民和基金投顾调研现状认为,基金投顾的“投”和“顾”不能流于方法,不能只是异变为一个基金销售渠道。投顾机构做好“投”,选合适的基金,让投顾组合波动降低,长期涨得更稳,并且帮助读者调仓获取更良好的收入和持有体验;更要做好“顾”,避免读者追涨杀跌。在市场低点,读者迷茫、没有信心的时候,持续在底部区间耐心定投;在市场高点,读者抢着买入的时候,让读者理性加仓,并及时带读者卖出。
“蛋黄哥”透露,当前,投顾机构的投顾费和销售规模挂钩。理论上,投顾规模越大,投顾机构薪资越高。如何权衡客户利益和机构利益成了最关键的难题。买方投顾必须是独立的,必须和客户站在一起,长期的方向是让客户能挣到钱,遇到需要卖的时候哪怕需要损害机构的利益,也必须要持续卖。这也是和客户自己买单只基金的区别。客户看到投顾做出的不错业绩,也会进一步选择投顾,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截至2023年,国际上主流投顾亦是按其AUM收费。以美国为例,IAA新近数据呈现,近十年来,美国投顾按AUM收费模式占九成以上,且保持比例平稳。
从中美基金推动史的角度监测,若中国内地基金投顾业务仅按规模这一指标收费,很可能会产生与中国内地公募基金推动流程中类似的“投顾机构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难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若此次公募基金挂钩业绩的浮动费率机制推行进程顺利,将来监管机构很可能将这一模式引入基金投顾机构。